眼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
0 引言
白内障是临床发生率较高且比较严重的一类眼科疾病,多种因素均可导致白内障的发生,如老年因素、免疫代谢因素、局部营养障碍因素、辐射因素、外伤因素等等,因以上各种因素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晶状体蛋白质变形从而出现浑浊情况,使得患者出现视物模糊、视力降低、眩光等相关临床症状[1-3]。白内障也是因病致盲的重要原因,极大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发病早期,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使相关临床症状得到缓解,而疾病发展到中后期之后,手术治疗方案则比较常用。对于手术患者来说,要想使其受到比较理想的手术效果,需要确保较高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质量[4]。本研究将在本院眼科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了眼科临床护理路径,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护理效果。本文对相关护理情况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研究对象为在本院眼科就诊的白内障患者共100 例,均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入选患者分别接受了两种不同护理方案,并据此分组:(1)常规护理组的50 例患者中,包括30例男性和20 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介于38-69 岁,年龄均值为(59.)岁;(2)路径组入选患者50 例,进行患者性别情况统计,男女分别有28 例、22 例,统计患者年龄情况,最大的患者70 岁,最小的患者36 岁,年龄均值为(58.)岁。两组患者以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资料均衡,均P>0.05,无统计学差异,可比。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眼科的一般性护理,如对患者进行用药、眼部日常保健等知识的指导,提供基于病情的基础性护理等。路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2.1 术前护理
在患者入院之后,面对陌生的环境以及即将接受的手术,患者容易紧张、焦躁、恐惧等,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和患者建立联系,通过沟通、观察患者表现等,对其心理状态做好评估,实施针对性的安慰、疏导[5]。另外应当对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详细了解,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合理评估患者情况,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指征。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临床护理路径计划表。另外,保证患者住院环境的安静舒适,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白内障有关知识、手术方案等内容进行讲解,让患者和家属能够产生正确的认识[6]。
1.2.2 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进行密切配合。首先,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注意了解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时向医生进行异常情况的汇报,协助医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使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更好地获得保障[7]。
1.2.3 术后护理
术后不同时段的护理措施有所不同,术后2h,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观察监测,可以指导患者适当进食。食物应当清淡、容易消化。通过观察、询问,了解患者的眼部情况,对于有流泪、疼痛等异常情况的患者,需要及时将患者情况汇报给主治医生,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8]。术后1-2d,护理人员和患者多沟通,对患者的情绪状况仔细评估,多鼓励患者,指导患者术后注意事项、用药知识等,让患者能够放松心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工作。另外,对于清洁患者眼部的工作,护理人员需要让患者家属掌握正确方法,让他们配合护理人员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操作时确保无菌要求彻底落实,防止发生感染现象[9]。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饮食原则等进行详细指导,告知患者若有不适及时就诊。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及版本:SPSS 22.0;计数资料:差异进行χ2检验,用(n,%)表示;计量资料:差异进行t 检验,用(±s)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计量资料水平对比
路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费用情况对比(±s)组别 例数 平均住院时间(d) 平均住院费用(元)路径组 50 5. 3682.常规护理组 50 7. 4293. P<0.05 <0.05
2.2 两组计数资料对比
上一篇:眼科领域应用的脱细胞组织材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