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魏伟教授运用正容汤治疗眼科疾病经验总结

正容汤源于《审视瑶函》卷六,由羌活、白附子、防风、秦艽、胆南星、半夏、白僵蚕、木瓜、甘草、黄松节、生姜组成,具有祛风化痰、解痉活络之功效,主治因感风邪而致的目病,是临床上中医眼科治疗因风证的良方。魏伟教授为江苏省中医院眼科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眼科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30余年,对于运用正容汤治疗眼科病证积累了丰富经验,思维独到,收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魏伟教授,略有心得,现将魏伟教授运用正容汤的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1 正容汤治疗眼科疾病

1.1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是一种因眼外肌或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出现损伤而引起眼球转动不足或不能,使原基本保持平行的双眼视轴发生分离的疾病[1],为眼科常见病,多急性起病,表现为眼球突然偏斜、转动受限,复视,可伴有上睑下垂,严重者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该病病因复杂,其不只是眼科疾病,还与内科、神经科、肿瘤科等多学科相交叉[2]。目前西医学对其尚无特效治疗,主要以维生素B类、能量合剂、血管扩张剂等对症处理[3],但效果欠佳。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在中医学中属于“风牵偏视”范畴。《证治准绳·七窍门》称之为“神珠将反”,偏斜严重者称为“瞳神反背”。中医认识该病历史悠久,治疗经验丰富。魏伟教授认为该病属风中经络证。本病初期,多因正气不足,腠理不固,风邪乘虚袭入,致筋脉挛急;或因脾胃虚弱,津液失布,聚湿生痰,复感风邪,风痰阻络。病机特点系风痰为标,正虚为本,风痰为主,正虚为次,故以祛风化痰,舒筋活络,方予正容汤主之:羌活10 g,白附子3 g,防风 10 g,秦艽 10 g,胆南星 6 g,半夏 6 g,白僵蚕10 g,木瓜 10 g,甘草 3 g,黄松节 10 g,生姜 6 g。方中羌活、防风、秦艽、生姜辛温升散,主治上部风邪;白附子长于疏散头面之风,并有燥湿化痰之功,白僵蚕亦能祛风化痰止痉;辅以胆南星、半夏加强祛风化痰之力;木瓜、黄松节舒筋活络;甘草调和诸药同时可解除白附子毒性。魏教授在原方基础上加升麻6 g引药上行,加强药效;辨证风邪偏甚者,加全蝎10 g,地龙10 g,与原方中白僵蚕合用,3药皆为虫药,虫药走窜力强,有开玄府、散郁结之作用,加强通经活络,搜风剔邪;辨证脾虚痰甚者,加炙黄芪15 g,白术10 g,陈皮6 g健脾化痰行气。疾病中后期,一方面,《素问·痹论》有曰:“久病深入,营血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风痰上犯,脉络受阻日久,致血行不畅,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不行,瘀血遂生,瘀血复又阻络,恶性循环;另一方面,“风性善行而数变,易走窜经络,引动内邪”,风邪多直中肝经,疾病日久,肝失条达,肝血不能畅达上乘于目,“肝血不足,血不养筋”,目不得肝血则不能视物;肝气郁滞、肝血不足复又引动内风,外风未平,内风又起,致使病情复杂,疾病缠绵难愈。《冯氏锦囊秘录》又曰:“中风多用之者,取祛风活络,养血舒筋。”故此时当以补血活血柔肝为主,辅以祛风化痰。魏教授予正容汤合四物汤(川芎10 g,熟地黄10 g,白芍10 g,当归10 g)主之,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血,白芍、当归补血柔肝,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行一身之血,通畅气血,调达肝气,补而不滞。此用法与现代药理学研究相契合,研究中指出,四物汤能够增强造血功能,补充造血所需物质,降低血黏度[4]。故两方合用,攻补并施,收效显著。若辨证瘀血阻络偏甚,可加丹参、赤芍各10 g加强活血化瘀,气行而血行则瘀自消。若合并上睑下垂者,加党参、黄芪各10 g以补中益气。

《审视瑶函》曰:“正容汤,治口眼斜,仪容不正,服此即能正之。”临床上正容汤对于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治疗效果明确,但需要强调的是,引起眼外肌麻痹的原因很复杂,文中论述的后天性麻痹性斜视主要指后天性神经源性麻痹性斜视,辨证论治必须在临床相关检查中排除重症肌无力、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相关疾病,以及颅内、鼻咽部、眼眶内占位、眼外肌直接离断等机械性因素之后,方才有效。

1.2 眼睑痉挛 眼睑痉挛是一种以眼轮匝肌或面神经痉挛引起眼部周围肌肉不可控制的强直性收缩的眼科常见病。该病主要表现为频繁瞬目,甚至出现持续性闭眼及视物障碍,严重影响美观,进一步还可导致患者心理障碍[5-6]。目前其病因尚未明确,轻者可不药而愈,重者则需治疗。西医学治疗本病主要以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营养神经药物、镇静药物等,口服左旋多巴、阿伯吗啡等中枢性药物及手术治疗为主,临床上效果甚微且不良反应较多。

上一篇:徐力运用“截断疗法”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
下一篇:没有了

Top